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优-亚洲男同志网站-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-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浪潮av-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

集團新聞
您當前位置: 首頁->新聞資訊 > 集團新聞 >

雙河水發:以創新驅動打造“農業新質生產力”

2024-06-05 18:10:51 瀏覽量: 分享到:

近年來,雙河水發積極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通過戰略調整、整合資源、優化流程、加強管控、苦練內功,全力推進棉花經營模式改革,打造優質棉基地服務平臺,為企業在轉型發展中打造新質生產力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
技術創新  科技賦能

2023年雙河水發依托地域資源優勢全力打造優質棉基地20.1萬畝,推廣優質棉種189.49噸、肥料674.62噸,將源頭棉花種植端與生產加工緊密結合,保障棉花品質優良穩定。為更好地實現棉業經營模式改革目標,雙河水發對8家棉業公司棉花加工設備進行技改升級,同時搭建數字化質量追溯平臺,由傳統的單機設備升級為物聯網數據采集中心,實現智慧設備、智慧管理、智慧服務總體目標。

金博種業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,研發地區14個制種組合,2023年落實玉米制種面積16392畝,通過上游制種公司結合下游農戶種植,全程采取規模化種植、信息化管理、標準化作業的現代管理模式,全程跟蹤技術服務,保證制種玉米的質量和產量;同時按照“引進強企、訂單種植、穩固基地、增加收入”的經營思路,走出一條“公司+基地+種植戶”的新路子。

果蔬公司始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不斷拓展產業鏈條,傾力打造“企業+示范基地+專業合作社+職工+品牌”的產業化經營模式。采用訂單合同的利益聯結方式帶動職工增收致富,利用現有4.1萬噸保鮮庫對鮮食葡萄進行保鮮、貯藏、反季節銷售,將分散的農戶與國內外市場聯接起來,使農產品生產、加工、銷售有機結合,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“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”。

謀定后動  做實主業

棉花一直是雙河水發的支柱產業,棉花板塊占雙河水發經濟體量80%以上。近年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,棉花經營的市場風險日益加大,軋花廠轉型勢在必行。2024年雙河水發對棉業公司進行重新定位,對8家軋花廠實施統一聯動,計劃將棉業公司打造為集優質棉基地建設、融資、收購加工、金融服務和銷售服務為主體的產業平臺。

在產業模式上,打造優質棉基地,最大限度從前端控制棉花資源,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訂單種植試點;在棉花貿易方面,通過現貨貿易、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獲取利潤,同時探索開展皮棉進出口業務,嘗試建立虛擬軋花廠,通過大數據分析有效平衡盈虧。

在制種產業上,雙河水發計劃申請多項新品種權與專利,引進高產優質熟化小麥品種3-4個,與制種公司合作,彌補金博種業研發、銷售團隊不足的短板;大力推動玉米制種土地流轉,2024年計劃流轉玉米制種土地1.5萬畝,為玉米良種擴繁奠定基礎;計劃投入455萬元建設玉米苞葉剝皮機系統,進一步提升烘干效率及制種質量。加大種子銷售工作力度,選育出2-3個綜合表現突出、品質可達到雙30以上、馬克隆值在B級及以上、抗病性達到耐病性及以上的棉花品種。

做強果蔬產業和農業服務業,一直是雙河水發矢志不渝的目標。2024年力爭完成國家級產業園審批,盤活固定資產,對現有16座冷庫、3條包裝生產線和1個塑鋼帶廠進行重新規劃,提高固定資產的綜合利用率;嘗試在新疆主要城市和地域建立銷售體系,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,推進葡萄產業融合發展。在農業服務上,通過建立大農服平臺,整合資源,帶動農資、種業、農機銷售工作。

在進出口貿易上,雙河水發將充分利用阿拉山口口岸及霍爾果斯自貿區區位優勢,通過落地加工和直接銷售的方式組織經營降低稅收,拓展進口棉花、大麥、小麥、顆粒麩皮、葵花籽、亞麻籽、紅花籽等糧油類產品落地加工和貿易,大力拓展博州本地大宗農副產品貿易,開展農機、農資、果蔬、種子等出口業務。

瘦身健體 提質增效

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,生產關系又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反作用。要提高生產力,就必須不斷改變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和方面。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,按照水發集團黨委質效提升年“聚焦、整合、優化、管控、提升”十字方針及水發農業集團黨委提出的總體指導思想,雙河水發對棉業公司進行了優化重組。

在調整組織架構上,雙河水發對棉業公司實行片區化管理。將棉業公司劃分為東、中、西3大片區,明確各片區負責人,全面統籌抓好片區生產經營管理工作;為加強黨的建設,便于支部工作開展,計劃撤銷8個棉業公司黨支部,重新成立3大棉業片區黨支部。

在優化人員配置上,一是將棉業公司財務分成3個棉業小組進行管理,對財務人員實行統一集中辦公;二是轉崗富余人員,實行人員成本費用包干,超出集團核定編制人員費用部分自行解決;三是壓縮領導職數,各棉業公司不設副職領導,只設1名主要負責人,主要負責人已通過內部公開競聘方式產生。

百舸爭流千帆競,萬象更新不負春。在今后的發展中,雙河水發將進一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不斷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,充分激發人才潛力和企業發展活力,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,搶占發展制高點,提升發展競爭力,積蓄發展新動能。(作者姓名:陳常青  王富斌)